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人才是一个民族的发展之基,因此我国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要位上,始终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并一再强调文化自信。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也离不开文化传播者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
此时此刻,我们回头再看全国义务教育部门的执着坚守、广大教育战线群体的默默付出,就更能理解国家层面的清醒姿态与教育战略的伟大之处。千百案例,无从说起,正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今天记者就从一篇《记得那年桃花开》为你讲述。
这是一段将军作家的文学轶事,更是我国教育战略的一个亮点所在,反映出国家义务教育部门对优秀作品的一贯认可与支持,也向社会主流文学界彰显出一种开放态度,表明了鼓励文学创作为教育服务、优秀作品可当教辅素材的鲜明立场。
《记得那年桃花开》入选江苏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相信江苏省的中考生们应该对《记得那年桃花开》并不陌生,它出自军旅作家尹武平将军的散文集《归途拾光》,作品于2018年1月1日编入国家最高级别的文艺界大报—《文艺报》,入编漓江出版社《2019中国年度精短散文》一书,在业内高度认可与广泛传阅之下,其教育意义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影响力。优秀的作品从来不会被人们忘记,更不会被义务教育所忽视,尹武平将军这篇《记得那年桃花开》先后被江苏省无锡市,徐州市,宿迁市等多地教育部门录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不知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也不知是男人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或许是王母娘娘吃完寿桃顺手把桃核从天宫丢了下来,落在了我家院子西南角的蒿草中……” 尹武平将军在《记得那年桃花开》中,用朴实的文字、真挚的笔触,抒写幼年家中经济困顿窘况。他以桃树为桩,展开童年忆叙,将读者揽入那年那月那种生活,不由地让人心生慨叹,结尾一句画龙点睛,寥寥几笔便意境升华。其场景描绘生动细腻,行文落笔意境娴熟,结构清晰,运笔精巧,平实中不失深刻,颇有教育意义,写作技法亦值得青少年学习。
高考,或许是许多人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事实上何止高考,包括中考在内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密密麻麻的模拟试卷,日日夜夜的灯下苦读,辗转难眠的深夜,晨钟暮鼓的备考光阴……都让人记忆犹新。但是在那段义无反顾的岁月里,每一滴心血、每一点努力都能汇聚成未来的星光,照亮今天熠熠生辉的你。当然,也请不要忘记这背后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为你支撑起的一座瑰丽象牙塔。
是种子在哪里都会发芽!
其实早在此前,就有大量尹武平将军的作品陆续登上报刊杂志,细数下来至少80余篇散文随笔先后在《读者》《延河》《美文》《华文月刊》《海外文摘》《散文选刊》《西北军事文学》《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陕西日报》《深圳特区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深圳晚报》等10余家报刊杂志登载。
尹武平的读者和粉丝们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有些人在他出版首部散文集《人生记忆》之后就成为了他的忠实读者,该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鲁迅文学院等全国六十多家重点大学图书馆列为馆藏图书;当第二部散文集《归途拾光》出版以后,他的粉丝则越来越多,该书也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列为馆藏图书。《记得那年桃花开》是《归途拾光》中富有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从出版的第二年便被江苏省多地教育部门列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尹武平将军是陕西富平人,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长期服役于西部军营,2012年10月退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第13名,2016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精锐奖”,2017年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荣获“2017年度《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奖”。荣获全国“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将军作家的笔耕岁月,谱写了一位共和国少将的一生思悟。他关涉生死、疾病、饥饿和人文关怀,解甲归田之时回顾漫漫人生路,充满家国情怀,浸透人生感悟,终究熬煮一段归途拾光。而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耕耘,被读者喜爱的背后是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的依托,被粉丝追捧的背后则是国人文化自信提升的一种表征。
传播优秀文学,倡导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根”与“魂”,若文明得不到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纵观历史,我们华夏文明每一次的兴盛与跃进,都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跃进升华。现阶段,我国提倡的文化自信,强调一种更广泛、更深厚的高度自信,是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基石。倡导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传播文化自信,为新时代中华民族“铸基强魂”,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肩负起的时代使命。
尹武平将军的作品,不爱赶时髦,不喜追热点,却字字珠玑,句句铿锵,韵味深长,触动人心,似是一段人间烟火的往事,又似一则困苦岁月的追忆,实则是对生活的体味,对人性的赞美,对未来的激励,让人在字里行间读出真知灼见,这是一位老战士讲述人生岁月时领略的生活百般滋味,也是他坚持传播优秀文学作品,对国家倡导文化自信的一种内心回应。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鲁奖得主、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陈晓明教授这样评价:尹武平的散文平实中见精气神。军营家庭、亲情友情、天地万物、日常琐事,皆能自然道来,清晰如画,明朗如歌……既能正视曾经走过的艰苦曲折之路,又能体味往事的酸甜苦辣之味,终究泰然处之……生命的那份韧性,留在他的笔尖,力透纸背,透进当今时代的骨子里,这是一个老兵历经岁月磨洗的闪亮品质。
作为一位共和国将军,尹武平身上永远褪不去的是那一抹国旗红,那一枚国徽魂,那一丝军旅情。年轻时,他手握钢枪保家卫国;退役后,他手持墨笔歌颂山河;如今,他与时俱进,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将我党艰苦奋斗、我军优良传统、全民文化自信,国家教育创新战略,新时代主流文化需求,统统融入一篇篇正能量作品,一本本优质文集,饱含深情,笔耕不辍,成就一隅清凉,为人们滋润心田,涤荡灵魂,让读者在岁月静好的时光中,体悟文字的带来的不朽力量。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