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山、两面环水的小山村,这里风景秀丽,却交通闭塞,出行极为不便。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村通往外界的道路越修越宽,乡亲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浇灌出了“食有肉,出有车”的小康生活。而我,不但在成长中见证了山村巨变,也见证了交通工具的变迁,在这变迁中,从村里到城里的通行时间也在逐渐缩短。
“功成身退”的自行车
在我小的时候,谁家里能拥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是能向小伙伴们炫耀好久的事。当时的青年男女谈婚论嫁,自行车是必备的硬件,一度和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后来才升级为电视机)组成“三转一响”。
我的父母结婚时没有自行车,是后来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买的。这可是家里的宝贝,父亲很是爱惜,每次骑完总是把它擦得锃亮,焕然如新。对于我而言,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让父亲带着我去城里赶集了。那时候没有水泥路,车子要在乡村土路上颠簸一个多小时才到。我坐在横梁上,双腿悬着,等到达目的时候脚都麻了,连站都站不稳。即便如此,我依然乐此不疲,时常掰着手指数着赶集的日子。
后来,我们姐弟几人终于不满足于坐父亲的自行车,学会了从三脚架“掏腿蹬”。就这样,这辆自行车陪伴我们家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也终于从“掏腿蹬”一步步“高升”,成功坐到了坐垫上。这辆自行车最后“功成身退”的时候,以十几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收废品的大爷,母亲说这也算它对我们家最后的贡献了。
“走街串巷”的三轮车
我上学前班的时候,家里新添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三轮车比自行车好的地方在于它后半部分的车厢,既可以装东西,厢体两边还有平板可以坐人。
我们家是村里第一个买三轮车的,它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谋生计的好帮手,后来还在村里掀起了一股购置三轮车的小小热潮。
母亲不会骑自行车,三轮车初学时其实不易上手,但因为不用担心摔倒,母亲少了几分顾虑,对她而言学起来反倒简单了。
后来,这辆人力三轮车成了母亲的“最佳拍档”,帮了她大忙。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一路上不停地摇晃着车铃,吆喝着叫卖家里种的桃子、蔬菜、玉米......不用上学的时候,我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帮她收钱、找零、装袋……每次卖完东西,母亲都会奖励我几毛钱去买冰棍。也许是自己劳动所得,总觉得那时的冰棍特别甜。
母亲父亲一路相扶相持,蹬着三轮车换来了我们姐弟几人的学费,换来了家里的日新月异和美满幸福。
“爱掉链子”的摩托车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听到或者看到三轮摩托车,脑海里闪现的词总是“灰头土脸”、“总掉链子”,因为曾经有过切身体会。
上了初中的时候,我家又添了新成员--一辆三轮摩托车。这是父亲为了方便送我们姐弟几个到城里上学特意买的。它拥有流线型的车身和精致闪耀的车灯。发动机强劲的动力也远非人力脚蹬可比。有了它,进城的时间比以往骑自行车缩短了一半。
每次坐着父亲的三轮摩托车,我都觉得特别拉风,那感觉比现在坐敞篷车都要好。可是,坐摩托车也有坐摩托车的烦恼,尤其是对于爱美的女孩子来说,每次都会感觉弄得灰头土脸,头发也被风吹得凌乱不堪。
这辆摩托车还会经常发发小脾气。有一次,我们正坐着它飞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大雨。眼看就快到家了,它却熄火了。刚好是一段上坡的路,父亲在前面掌握方向,我们姐弟几个在后面推,就这样齐心协力地把这个关键时候“爱掉链子”的摩托车推回了家。虽然当时浑身湿透,弄得狼狈万分,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也许正是因为它给我们制造了这些小状况,才让我们一家人更能风雨同舟地凝聚在一起。
“助力幸福”的小轿车
时光荏苒,长大之后,我参加工作,成为山东国金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员,和父母类似,我也经历了骑自行车、电动车和坐公交车上班。再后来,我们姐弟几个都相继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在各自的不懈努力下买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每个周末,我们都会相约开车回村里陪陪父母。而现在从城里到村里,只需要十几分钟的路程了。
母亲时常说:“现在的人是活神仙。”我不解,问她:“这是啥意思呀?”她说:“有了汽车,人可不就像神仙一样,想到哪里都是一眨眼的功夫。”
是啊,以前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要十几分钟。汽车不但缩短了大家通行的时间,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们家从自行车、三轮车换成了摩托车,又从摩托车换成了小轿车,这既是我们家的变化,也是所有同胞幸福之路变迁的缩影。
疫情当下,我们无法随意驾车远行,可是我相信“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一定要驾着小轿车,带上全家去旅行,再一次用心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时代的日新月异!(刘志欣 )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