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就会生活在过去。”今年是“双减”实施的一周年,也是新课标颁布的第一年,对学校校长管理者提出更高的挑战。7月29日,伊顿纪德《優教育》和未来先生学社联合主办的“看见未来:聚焦学校教育变革,升维高质量办学体系 ”校长研修营于苏州怡园如期举行。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杂志原主编、编审,未来先生学社社长张俊平,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锋杰,新学年教育总校长、新教育学校管理所执行所长邱华国,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徐瑛,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徐寅倩,携手近五十位校长等教育人,面向未来的“变”与“不变”,围绕新课标视域下的学校变革行动方案,从系统设计、文化生态、学科综合、学生素养评价等向未来教育深处漫溯。
地平线在前方——未来、未来人与未来的教育生活
未来,是什么?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迎接未来的教育生活?《江苏教育》杂志原主编、未来先生学社社长张俊平提出, 当下和未来作为教师和校长的价值和使命在于:一是在学习者的前面作“导游”,一位好教师的伟大在于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情境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在学习者的左右作“从游”,作孩子学习的陪伴者;三是在学习者的后面作“促游”,时刻为孩子提供支持和动力。
“双减”最重要的也恰在于唤醒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唯有如此,学生才会真正达至身心的愉悦、负担的减轻。
文心与化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锋杰提出,文心化育,像天地演化繁育那样自然而然地滋润学生成长。这不是一件功利主义的事,教育是让学生成为一个超越功利、视野开阔、富有探求精神、身心健全的人。可以说,“文心”是“生命自觉”的精神操练,不断探索着生命自觉的四个层面:自我意识、自我意志、自我目标、自我实现。天地人事间,生命自觉发生。
学校的未来:“系统设计”与“草根生成”
把未来学校办在当下?我们常说的“落实五育并举”是内容,“提升核心素养”是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是目的,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愿景。新学年教育总校长、新教育学校管理所执行所长邱华国从《新学年教育集团办学总纲》的解读出发,提出“要用系统的办学逻辑而不是单纯的教育逻辑去办学,办'整个的学校'”,回应学校育人的主体路径是什么?
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徐瑛提出,用系统思考激活办学活力,寻找学校系统的 “动态平衡”。源自于工业时代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以及由此主导的教育体制——把活的系统当成机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拆解和还原的,可以用理性和逻辑去预测和控制。
课程与评价:新课标之下真实而具体的学校
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总校长刘玮在《学科综合: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演讲中提出,学科综合是处理个体知识与经验的关系,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以学科内综合课程,形成儿童知识学习的完整经验;以学科间综合课程,培育儿童融合创造的关键能力; 以超学科综合课程,形塑儿童责任担当的必备品格。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徐寅倩结合学校创立的基于大数据的学生成长银行积分系统,探索量化评价。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给予全面客观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既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更事关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从校长角度出发,如何提出未来学校的办学新思路与新方法?如何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放置到具体而真实的学校场域?如何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在“衔接+贯通”中实现“完整人”的发展?如何基于儿童立场提升教师的育人胜任力?这一系列难题的破解,需要一线教育智慧的共享和联合,从实践出发,照见未来教育更多的可能。
伊顿纪德品牌以校园服饰撕开教育一角,服膺于学校文化,服膺于教育。近十年来,伊顿纪德品牌《優教育》陆续举办过八十余场教育思想力沙龙,持续蓄积、链接、传递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与中国教育报刊社、陶行知研究会等国内外教育组织以及中国广泛的教育公益组织协力,联合发起故事田儿童哲学阅读、Upcycle弃物再造、美的守护等公益项目,以削峰填谷的方式,凝结广大优秀观念、资源,向各地区学校,尤其是广大云、贵、陕、甘偏乡小规模学校输出教育资源,致力于能够做到的微小改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