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停课不停学成为学校的常态化挑战。校服行业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具有民生属性的细分领域,还受到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区域价格天花板的限制、密集出台的教育政策影响,对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经营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据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数据,目前登记在册的校服生产企业共1500余家,总数约在3万家,小微企业占据企业总数的95%以上,高度离散的行业分布,使得不少小微企业在后疫情时代,要独自承受业务停滞、经营成本上升、风险增加的综合压力。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为校服行业抢抓国内大市场建设机遇、增强内循环发展竞争力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和政策预期。
国内市场将迎来集中化和竞争均等化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有助于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国未来的竞争不是原教旨市场竞争,也不是寡头垄断,而是垄断竞争或者寡头竞争,这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标志。中国可能会有资产集中的过程,会有资产大量调整的机遇。而且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了竞争条件,竞争条件的均等化有利于国企、民企、外企展开以效率为基础的竞争,效率竞争下优秀的企业会胜出,落后的企业会淘汰,从而提高竞争效率。
中小企业应深耕产业链的优势环节
依据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的解读,中小企业理想的配套策略是不要直接在最终品市场与大型、特大型企业发生面对面直接的竞争,而是做其不能做的领域。也就是说生产产品不要同质化,要加入由大型、特大型企业所主导的产业链,进行产品的深耕,关注一个环节、一个工序、一个工艺、一个设备,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未来最主要的道路。这些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的道路是什么?就是做产业链的链主,从而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的产业链分工体系,这是未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校服行业为例,在“统一大市场”政策推动下,中小校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则一是避开头部品牌的市场竞争,二是加入头部品牌主导的校服产业链,重构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
以大企业为龙头,带领中小企业积极挖潜
随着“校服新政”和“校服新国标”的双管齐下七年来,从业门槛不断提升,校服产业原有的作坊割据式格局开始松动,行业洗牌潮来袭,我国校服产业正朝着集中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前进。行业中不少头部企业也开始开放合作机遇,带领中小企业一起参与更广阔的竞争。2021年以来,校服行业头部品牌伊顿纪德频频释放合作信号,与传统校服企业在产品、教育、公益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探寻新的增长点与合作契机。
常态化防疫也使得教育场景发生深刻变化,教育管理者一手严抓校园安全管理,一手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探索家校共育新方式,教育周边产业的运营者也需深刻理解洞察教育人身处的环境与面对的命题,从自身站立处出发,在为学校和青少年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伊顿纪德所秉持的“长期主义、价值共享”是着眼于行业未来的共茂发展,唯有从“学生穿上是什么”向前倒推,通过校园服饰的载体传递价值,才会得到消费者的真正尊重与激励,有力推动中国校服行业向美变革,以点带面,凝聚优势合作,为中国校园创造价值。
中国校服行业供给侧改革在新政颁布实施七年来,已进入关键阶段,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可以打破传统校服生产模式,促进校服行业建立更为完善的规范标准,是校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校服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关注和布局这一领域的大型服装企业不在少数。在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下,品牌化、集中化、规模化将会成为校服行业发展的趋势,品质过硬、注重育人审美功能、能展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品牌也会成为未来学校和家长的首选。
精彩评论